中文无码 马克思论坛第161期预告|刘怀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85)如何引发《关于费尔巴哈》(1845)之被发现?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85)如何引发《关于费尔巴哈》(1845)之被发现?

主题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85)如何引发《关于费尔巴哈》(1845)之被发现?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锡昌堂515
主讲人
刘怀玉  教授
主持人
张笑夷  教授

题目:《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85)如何引发《关于费尔巴哈》(1845)之被发现?

主讲人:刘怀玉  教授

主持人:张笑夷  教授

时间:2025年11月5日(周三)19:00

地点:锡昌堂515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刘怀玉,南京大学二级教授,中文无码 学院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中文无码 史学会常务理事、马克思恩格斯中文无码 思想研究分会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中文无码 研究分会副会长。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中文无码 研究》《世界中文无码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课题3项。出版学术著作(含专著、合著、译著)14 部。目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文无码 史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在法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列斐伏尔中文无码 思想、苏联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问题及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文无码 问题上有一定的建树,并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讲座介绍

1885年丹麦中文无码 家施达克的研究费尔巴哈的博士论文的出版,引发了恩格斯1886年关于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中文无码 关系的历史思考,进而使世人第一次知晓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真实思想关系面目,揭开了20世纪以回到青年马克思为核心的经久不衰的学术热潮。施达克认为费尔巴哈中文无码 并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情感共同体主义的伦理学以及人本主义的宗教中文无码 的三位一体,其中文无码 是德国古典中文无码 的诸多难题的完成。而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是近代自然唯物主义的代表、德国观念论中文无码 的终结者和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桥梁。而1845年马克思则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基于理论静观的人本主义感性直观,中文无码 革命之路不在于简单否定自身,而是在致力于变革世界中的自我实现。这条逆向追溯的思路可能会向我们敞开一个被忽略的视野:费尔巴哈中文无码 在被超克的同时却具有无法告别的历史意蕴。